《誡子書》
夫君子之行,靜以修身,儉以養(yǎng)德;非澹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夫學須靜也,才須學也。非學無以廣才,非志無以成學。淫慢則不能勵精,險躁則不能治性。年與時馳,意與日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,悲守窮廬,將復何及!
2021年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第十六課 誡子書
一、填空題
二、主觀題
1.解釋字詞
靜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淡泊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致遠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廣才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淫慢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2.翻譯
(1)夫君子之行,靜以修身,儉以養(yǎng)德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2)非澹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3.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4.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?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?你能再補充一個論據(jù)(道理或事實均可)嗎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5.諸葛亮認為成才成學的條件是什么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作者生平:
諸葛亮(181年-234年),字孔明,號臥龍,徐州瑯琊陽都(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)人 ,三國時期蜀國丞相,杰出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、外交家、文學家、書法家、發(fā)明家。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,諸葛玄死后,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。后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,聯(lián)孫抗曹,于赤壁之戰(zhàn)大敗曹軍。形成三國鼎足之勢,又奪占荊州。建安十六年(211年),攻取益州。繼又擊敗曹軍,奪得漢中。蜀章武元年(221年),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,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,主持朝政。蜀后主劉禪繼位,諸葛亮被封為武鄉(xiāng)侯,領益州牧。勤勉謹慎,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,賞罰嚴明;與東吳聯(lián)盟,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;實行屯田政策,加強戰(zhàn)備。前后六次北伐中原,多以糧盡無功。終因積勞成疾,于蜀建興十二年(234年)病逝于五丈原(今陜西寶雞岐山境內),享年54歲。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,后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。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。
讀準字音:
夫(fú) 澹泊(dàn)(bó) 淫(yín)慢
遂(suì)
廬(lú)
通譯全文:
君子的行為操守,依靠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(yǎng),依靠節(jié)儉來培養(yǎng)自己的品德。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,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。學習必須靜心專一,而才能來自學習。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,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。年紀隨同時光而極速逝去,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,最終枯敗零落,大多不接觸世事、對社會沒有貢獻,只能悲哀地守著那窮困的居舍,到那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呢!

劉老師
男,中教高級職稱
市級重點中學語文語教師,市級骨干教師、優(yōu)秀教師,市語文教學改革科研組負責人。